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今年的中央“一号文件”也再次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,以及大抓特色的鲜明导向。今年全国两会,许多代表委员纷纷把目光投向广袤的“三农”领域,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。
刚到驻地,全国人大代表、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就给记者展示了从家乡带来的“宝贝”:“来,我给你们介绍一下,这就是我们的柑橘产业,柑橘已经卖完了。”
毛相林说,画册记录了下庄的蝶变,而柑橘则是他们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:“实打实说,我们卖了30多万斤,卖了一百多万元,覆盖整个户数的90%,今年光柑橘这一项,人均收入可以达3000块钱。”
两年前,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,毛相林获得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”荣誉称号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努力干、发展好、建设好”的殷殷嘱托,这次全国两会,毛相林准备了3个建议,全部与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有关。
在毛相林看来,产业是关键,“柑橘产业这一块以后要加大力度,要四季有水果,让老百姓多增收。”
包括巫山在内的渝东北三峡库区,正努力打好“三峡牌”,壮大三峡柑橘、草食牲畜等特色产业。而来自渝东南武陵山区的代表们,则更加注重在乡村振兴中,如何打好“民族民俗牌”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酉阳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冉慧表示,要通过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,把武陵山区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,实实在在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彭水县润溪乡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海霞则表示,要充分挖掘彭水苗乡的特色资源,带动生态旅游,促进农文药旅融合发展。
对主城都市区来说,打好农业“特色牌”同样重要。代表委员们认为,依托交通、人口等优势,主城都市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、文化设计的优势,重点发展精品、景观、休闲、设施农业等新业态,打造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认为,要注重艺术和文化元素在乡村、包括农业景观设计当中的作用,把展会放到农村农业当中去,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且有前景的发展方向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表示,要打造涵盖种植基地、加工园区、产业学院、文旅小镇为一体的产业振兴全产业链条,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